杂志名称:少年人文地理
|
期数:12
|
出版周期:月刊
|
单期定价:35
|

1,趣味科普,告别枯燥学习
拒绝枯燥的知识堆砌,以图解形式讲解科学,让复杂的地理知识变得简单易懂
2,衔接课堂,巩固与拓展兼备
紧密衔接课堂,既巩固课堂所学,又延伸拓展知识。让孩子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故事化+角色互动,让知识自然浸润
以故事形式讲解知识,通过角色扮演对话增强趣味性,加深理解与记忆。
4,动手动脑相结合,实践中培养真知
融入户外指南和实验任务,引导孩子从观察到实践,培养主动探索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跨学科知识,构建系统认知框架
涵盖地理、历史、科学与社会等多学科,适应新课标要求,打破学科界限。
《少年人文地理》是一本专为8-15岁青少年设计的地理科普杂志。通过趣味化的内容和互动形式,激发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杂志内容丰富,涵盖地理、历史、人文、生命起源与宇宙奥秘,帮助孩子建立综合思维,提升认知格局。
您家孩子是否觉得地理枯燥难懂?知识点散乱、难以联系实际?课堂之外,缺乏系统又有趣的拓展内容?他们需要的不只是地图上的考点,更需要认知世界的兴趣和热情——《少年人文地理》正是为他们而来。通过阅读这本杂志,孩子收获的不仅是地理知识,还有一种认知世界的能力:广阔的认知格局、跨学科的学习能力,综合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勇气。
















书刊种类: 文摘/文学 发行时间: 2010年12月
杂志期刊名称: 收获 刊号: CN31-1148/I
订阅时间: 1年

2011年3月,《收获》杂志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当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几乎都跟《收获》有关系。老作家当中,像冯骥才、王蒙,重要的作品都在《收获》上发表。王蒙的《活动变人形》、冯骥才的《啊!》、《神鞭》,还有从维熙、张一弓等。 文革前,老舍的《茶馆》、柳青的《创业史》、金敬迈的《欧阳海之歌》也都是在《收获》上发表的,那也是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的作品。

《收获》是在1957年由巴金和靳以创办的。
它是1949年后中国第一本大型的文学双月刊。创刊之后,具体的事情多由靳以来做。巴金就是组稿,当然他自己也是作家。他对杂志的支持非常大。后来,杂志曾一度停刊,那是在3 年自然灾害的时候,1960年代初,整个国家情况都非常困难。再后来,杂志复刊,办了几年又到了文革,再度停刊。到了1979年,《收获》复刊。

对于文学,我们依然保持着沉实而永久的冀望和期待。文学期刊最终还是要用文本说话,要用作品来面对读者。一本好的杂志,穿过了漫长的岁月,起伏跌宕,历经历史的风尘沧桑,跨过时间的废墟,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样的杂志,是幸福的。


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好说歹说
旧城迷藏
四季收获
西路上
河汉遥寄
美术
《收获》是在1957年由巴金和靳以创办的。它是1949年后中国第一本大型的文学双月刊。创刊之后,具体的事情多由靳以来做。巴金就是组稿,当然他自己也是作家。他对杂志的支持非常大。后来,杂志曾一度停刊,那是在3 年自然灾害的时候,1960年代初,整个国家情况都非常困难。再后来,杂志复刊,办了几年又到了文革,再度停刊。到了1979年,《收获》复刊。
商品评价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