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刚做医生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用医学术语和医学逻辑向家长解释孩子的病情,其目的是为了使家长尽可能“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当时的状况。有时在自己非常“得意”的时候,却发现家长仿佛还在云雾中徘徊。这使我发现,通过医生似乎完美准确的解释之后,家长不但没有更加明白、更加了解了孩子的病情,反而更加疑惑、更加担心、更加恐惧了。
随着工作实践的积累,随着不断与家长的接触,我逐渐掌握了向家长解释孩子病情的技巧,在拥有专业医学知识的自己和没有任何医学背景的家长之间找到了一种“实用”的沟通的方式。
在与小病人的接触中,在与家长的交流中,特别是治愈孩子身体的疾病后,自己的工作逐渐得到众多家长的认可。在得到认可的同时,家长希望我能帮助他们解除孩子更多与健康有关的小问题。有时也可以说,解决家长更多的忧虑。这些小问题虽与婴儿健康有关,却涉及面极广。这些处于正常与疾病之间的众多“小”问题,却经常使我手足无措。“正常”与“异常”、“有病”与“无病”这些词汇已不能解释所有的问题。而目前,国内出版的很多关于婴幼儿健康方面的书籍,多是以婴幼儿疾病作为主线,却忽略了对于家长十分关心的非疾病性问题的解释。
在美国参加会议时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意外地从当地书店发现了这本书。读着读着突然间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觉得应该把此书翻译成中文,与中国的医生共享,与中国的家长分享,以便更好地解除家长心中的疑惑和担忧。
为了实现这个心愿,我想到了我的老朋友——《父母必读》杂志。多年来它一直支持我为众多的家长解释他们最关心的儿童医疗问题。我对这本杂志的办刊理念和他们的敬业精神非常了解,我相信将这本书加入《父母必读》杂志养育系列图书,一定能使更多的家长从中受益。
本书作者也是一名儿科医生,这本书的很多问题和解答都来自于她的医疗工作实践。因此,本书不仅适用于广大的中国家长,也适用于中国的儿科医生,特别适用于儿童保健部门的医学工作人员。虽然书中有些理念带有西方的色彩,但不会影响大家对婴幼儿常见问题的理解。
在此,衷心希望本书能够解除家长积存多时的烦恼和担忧,同时也希望能够帮助与儿童健康相关的人员共同帮助家长判断和解决孩子可能或已经出现的问题。
在此,衷心祝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茁壮成长。
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 崔玉涛
2005年11月28日
商品评价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