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双眼睛看世界-周末画报杂志封面、内容精彩试读
   

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要博采各种文化之长,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人。

我的美国同事在中国访问了一天之后,做出了一个有关他孩子的重要决定:他的儿子已经学了3年西班牙语,但接下来需要改学中文。西班牙语是美国运用最广泛的外语,但中国有13亿多人,而且它还在上升之中,中文更有实用价值。另外,学语言不仅仅是为了语言本身,这等于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其它国家文化的窗口。他准备明年暑假把孩子送到中国来过语言夏令营。

暑假里,那些职场“空中飞人”忙着把自己的孩子们送到各个国家。有位美国加州朋友特意到上海办公室工作一个月,以便让他的两个孩子进入中文强化班。而中国人则纷纷把孩子往国外送,有去美国夏令营的,也有全家到美国或者英国小住一个月。他们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够强化语言,感受当地社会的文化,成为更全球化的人。

教育界出现围城效应:中国人想要逃出去,而外国人想要冲进来。西方的衰退和东方的崛起是大势所趋,现代化不等于西化,世界进入了多极化和多元化的新时代,这是影响世界的名著《文明的冲突》的主题。西方的衰退过程漫长但又缓慢,现在依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东方的国家随着自己在政治、经济方面地位的迅速上升,也变得更为强势。新的世界格局能否建立,西方国家能否成功适应新的时代,取决于西方人能否对其他的文化采取更开放的态度,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观并非普世准则。而东方国家也需要避免因为成功而过于自以为是,而要和西方合作维护新的多极化的国际新秩序。

提倡中国人要从小走出去,并不是因为中国式的教育系统完全不行。世界经合组织对全球15岁学生测试结果中,第一次参加的上海学生在阅读理解和数学方面都得到了最高分。美国常春藤大学中亚裔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 因为亚裔学生不仅考试成绩过硬,在音乐等方面也表现出色。美国“虎妈”每天对两个女儿的鞭策让美国妈妈们感到受威胁。提倡吸收海外文化,也不是说要取而代之。那些在国际学校学习的中国小朋友们,英文倒是要比中文流利,但缺了中文的根基和中国的人脉。

但因为中国教育的一些优势 ,而沾沾自喜也是不行的。一段时间的西方教育最起码可以理解西方人的思考方式是怎么样的,以方便和他们沟通。跨国公司中最容易升迁的中国雇员未必是最能干的人,而是那些最能够跟外国老板沟通的人。很多中国人在自己专业领域内非常优秀,但苦于嘴拙。英文说得不够流利,让别人听着感觉太累,明显影响表达效果。中国人说英语还有一个通病,就是喜欢绕圈子,不能以外国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干脆利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东方式的说话方式是中庸和留有余地,不爱把话说白了,习惯让别人琢磨弦外之音。很多人说话还喜欢使用大量让别人摸不着头脑的比喻,或者是引用中国古诗和成语。这么做当然容易让外国人坠入云里雾里。

同样,想要和中国做生意的外国人很注意学习中国的礼节,但如果对东方的文化缺乏了解,他们的这种理解只能停留在表层。很多外国人知道不能给中国人送钟,因为和“送终”谐音,但这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首先,西方人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 就像他们习惯了评论自己的政府一样,而中国人很忌讳在背后说别人坏话,这可能让西方人觉得不够坦诚。其次,中国的不确定性也是让西方人难以适应的一个地方。外国生意人做事有计划,开会喜欢提前预约,美国人可能提前一个星期,英国人可能提前一个月。中国的官员和商人往往身不由己,别说一个星期,提早一天也有难度,已经约定时间到时候也往往会被改期。第三,在中国做事,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只要政策没有反对,做起来先说,但西方人拿到了明确的法律条文才敢做。但如果知道两方面做事方式不同的人,则可以想办法在两个圆圈中间找到交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显示与众不同的价值。

能够被中西两方面的人欣赏的明星最有价值。在世界上最有“明星”风范,广告价值最高的几位中国运动员都是性格有点西化,不怕做“出头鸟”的人,例如爱说笑话的网球世界冠军李娜,她打破了中国举国体制培养出来的运动员给人的刻板形象。此外还有刘翔,他在获得奥运金牌后扯了中国国旗披在身上满场狂奔,他在尚未出名的时候,就因为这种容易被西方欣赏的个性而被耐克公司挖掘。而姚明去了休斯敦不仅练就了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经营和管理的风格也深受西方影响。他从NBA回到CBA成为上海队的老板,大刀阔斧的西式强硬风格让有些人感到不适应。但他毕竟是中国这块土壤里成长起来的人,也相当知道在什么时候妥协,什么时候坚持,如何以能够让对方理解的方式和前队友沟通,缩小差距和加快磨合。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并不属实。这提倡的是一种自我中心的心态,只是让别人来迎合你,而不是自己主动地去适应世界,后果可想而知。中国的崛起使得外国人纷纷想要来了解中国,学习中国,也使得中国人对自己的发展模式、文化和艺术形态更为自信,反而对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兴趣有所降低。事实上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博采各种文化之长,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人,才能更好地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价值。全球化不仅发生在经济、贸易和环境层面,也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更深层地影响社会。21世纪最有竞争力的人,是能够说多国语言,并且能够在多种文化中游刃有余的人才 。


封面及文章版权归杂志社所有-想了解更多的杂志内容请订阅本杂志!

显示客服